施杞名中医工作室

发布日期:2017-06-19 浏览次数:

施杞工作室合影_副本.jpg

施杞名老中医工作室于2001年成立,2004年成为首批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之一,2005年升格为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,2009年获“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“称号,2011年成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。在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研究方面形成了“气血为纲、痰瘀兼祛、筋骨并重、内外兼顾、脏腑同治、重在肝脾肾”的学术思想。先后率领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9项,发表论文669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112篇。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及专著30余部。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,实现新药及专利成果转让8项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、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、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1项奖励。成为国家重点学科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、上海市重点学科、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单位。

施杞,男,1937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。从医50余年,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,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、博士后指导老师,上海市名中医,全国第2、3、4、5批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,全国中医骨伤名师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中医正骨”代表性传承人,上海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。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
曾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、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、上海市政协委员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、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会长(连任三届)、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,《中国中医骨伤科》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、《中医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、《中国骨伤》、《中医正骨》、《世界中医骨科》、《西部中医药》杂志顾问,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及《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》主编。目前还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,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,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、整脊学分会名誉会长,上海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。先后拜中医骨伤科大家石筱山、石幼山先生为师,系统学习中医骨伤科理论和石氏伤科经验,弘扬了石氏伤科学术流派及伤科内伤学说,形成了“八纲统领,气血为纲,脏腑为本,筋骨并重,病证结合,扶正祛邪,法宗调衡,少阳为枢”的防治学术思想。倡导“恢复筋骨平衡”的预防和治疗学原则,提出了颈腰椎病“从痹论治”以及“动力失衡为先、静力失衡为主”是颈腰椎病发病的力学基础等观点。继承了伤科武术大师王子平治伤经验,创立了“三步九法整脊平衡手法”及“调和气血12字导引养生功”。

主要传承人

姓名

所属医院

职称

王拥军

上海中医药大学

主任医师

莫文
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
主任医师

胡志俊
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
主任医师

叶秀兰
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
主任医师

张霆
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
副主任医师

叶洁
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
副主任医师

崔学军
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

副研究员

学术思想:

1.强调益气活血,兼顾痰瘀,肝脾肾同治:重视气、血、痰、瘀的辨证 ,继承发展了石氏伤科的学术观点。主张“以气为主,以血为先,痰瘀兼顾,肝脾肾同治”。古云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;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。只有当病人自身抵抗力逐步增强了,才得以“驱邪外出”,并可“防患于未然”。2.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虚实兼顾: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,治疗上当辨虚实,并分清其主次,虚实兼顾,才能达到治愈或缓解疾病的目的。

工作室开展特色适宜技术:

1.施氏十二字养生功;

2.整颈三步九法、整肩三步九法、整膝三步九法等;

3.手法按压耳穴。